请您出游时佩戴口罩,做好防护。疫情期间暂停固话服务,咨询热线:18032283621

首页  >  做攻略  >  国内旅游做攻略  >  云南做攻略  >  云南的奇妙与惊喜,温暖着每一段时光

云南的奇妙与惊喜,温暖着每一段时光

更新时间:2021-11-23 小编:国旅 0 1147
当我开始为了这趟旅行去触摸 云南 的时候,才发现 云南 远不止风花雪月、彩云之南。其悠远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远非香车美女、天空之镜的网红打卡所能诠释。

当我开始为了这趟旅行去触摸 云南 的时候,才发现 云南 远不止风花雪月、彩云之南。

其悠远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远非香车美女、天空之镜的网红打卡所能诠释。

所以,这趟旅行,我将与网红背道而驰,循着历史与文化的足迹去感受和记录。

行程全景

1. 昆明 - 云南 省博物馆;
2. 澄江 -抚仙湖;
3. 楚雄 -世界恐龙谷;
4. 大理 - 喜洲 古镇、洱海;
5. 大理 -崇圣寺;
6. 剑川 -石 宝山 ;
7. 剑川 - 沙溪 古镇;

浮光掠影














云南省博,古滇国的历史烟尘

DAY1

中华文明可能是世界上最喜欢记录的文明,大事小事都拿小本本记下来。

所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知道,公元前307年8月的一天,力能扛鼎的秦武王,扛鼎没扶稳,把自己给砸死了。

而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 印度 ,则完全没有正规史籍,其历史的重建严重依赖去 印度 取经的 中国 僧人的游记。连 印度 史学家自己都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 印度 历史是不可能的”。

印度 尚且如此,蕞尔小国更是无需多言。

若没有中华文明的记录,就会彻底消失在历史烟尘中;若被记录下来,则在今日尚可一瞥当年景况, 比如 龟兹、 焉耆 、楼兰、精绝......

比如 ,两千多年前活跃在滇池一带的——古滇国。

这个不为人知的古国,与自大的夜郎国相邻。

汉武帝曾派人去西南地区考察前往 印度 的 通道 ,路过滇国时, 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

鹅?这不是夜郎国的台词吗?

没错,后来汉使又从滇国去了夜郎国,夜郎王问了同样的话,然后莫名其妙地一口锅就扣在了夜郎头上。

为了一探古滇国的究竟,我们来到了 云南 省博

省博门口杵着一只鸡?

快收声,这是佛教护法神迦楼罗,以龙为食的大鹏金翅鸟!

不过,自佛教传入洱海地区后,大鹏金翅鸟的形象已经与白族先民崇拜的金鸡合而为一。

没错,这确实是一只鸡……

但是鸡一旦被放在省博门口就不简单了,意味着这个东西代表了 云南 历史文化的精髓。

把金鸡放在省博门口,意味着 云南 省官方,把白族文化,作为 云南 历史文化的代表。

省博设计了从史前到近代一条路走断腿的参观路线。

恐龙部分是女儿的最爱,来来回回看了三遍,有几只龙还会动会叫。

女儿一边害怕,一边让我抱着她去摸尾巴,我也趁机狠狠亲了她几口。

精华还是在古滇国文物。

逛过博物馆的都知道,如果不了解历史,逛起来跟刘姥姥参观御膳房没什么区别,尽是些锅碗瓢盆,同时夹杂着卧槽,好漂亮,牛逼啊之类毫无技术含量的感叹。

读过历史再来看,则是种包含了震撼、感动、共鸣等等复杂情感在内的综合享受。

比如 博物馆里这个存钱罐(青铜贮贝器)

盖子上密密麻麻全是青铜手办。

凑近一看,广场上正在搞活人祭祀。

即便两千多年的岁月已经让人脸模糊不清,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惊恐

活人祭祀在华夏文明的商朝以后就基本消失了,古滇国则每逢大事必祭人。

我一边看一边在心中暗骂残忍,不曾想一下骂到了自己头上。

《史记.西南夷列传》:公元前276年的一天,楚国大将庄蹻带着两万多精壮男子,跋山涉水来到“肥饶数千里”的滇池边,想回头时“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回不去了,索性枪杆子里出政权,做起了滇王。

据考证,庄蹻和所带精壮男子极有可能来自吴越地区,越人也就构成了滇人的主体民族。

而我本人,算起来也是地道的越人( 浙江 人)。

当我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滇国老乡,翻读《滇国史》的时候,越看越不是滋味。

在庄蹻墓中出土了三枚臼齿,其中一枚是5-6岁的儿童——有个儿童殉葬了。

殉葬也就算了,书中接着说“儿童为什么随庄蹻殉葬,还可能与越人古老的吃人风俗有关。”

《旧唐书》:”乌浒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
《墨子》:“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
我们现在生孩子要准备尿不湿、摇摇车、米糊小玩具。

古越人不这样:

“老姒,晚上别开火了,上我家吃,我老婆刚生了个大胖儿子,足足9斤重,煮了两大锅“

我真是对自己的老祖宗很无语。。。

只可惜,男女同川而浴的优良传统失传了,估计流去了 日本 。

但,就是这样一个蛮夷之国,却缔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有多灿烂呢?

早年当地百姓一不小心就会捡到青铜器,然后转头卖给废品回收站换盐吃。

直到1975年,还有记录说 云南 汽配厂宣传组王美玉(有名有姓的)的儿子,在山脚下玩,捡到了一柄青铜剑,正耍得不亦乐乎呢,被他妈拿去充公了。也是凭借这个线索,考古人员发现了大团山古墓群。

在工艺、艺术水准上,古滇国的青铜文明也是登峰造极。

比如 这个牛虎铜岸,国家一级文物,艺术造诣臻于化境。

而这个牛,绝对是古滇国人的挚爱(想起了牛尿治百病的 印度 ),在古滇国青铜器中,牛比比皆是,它代表着财富。

青铜器上所描绘的战争,其一大目的就是为了抢隔壁 昆明 人(古滇国时期生活在洱海一带的部落)家的牛。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挥师南下,弹指间灭了夜郎,剑指滇国,滇王拱手降汉,此后大量中原人涌入,古滇人带着自己的牛被迫南迁了。

不久,在汉文明的挤压下,古滇文明彻底消失。

青铜器上独特的船型建筑消失了

鎏金扣饰上独特的舞蹈,也消失了

然而,两千多年后,当与青铜器上一模一样的建筑和舞蹈,在印尼多巴湖中的莎摩西岛上被发现时,考古学家们惊呆了。

他们仿佛看见了两千多年前的古滇人活着出现在自己眼前。

巴达克人舞蹈的音乐非常魔性,我一定要放出来给大家洗洗脑。

不仅建筑和舞蹈一模一样,巴达克人还继承了古越人吃人的传统——他们是著名的食人族,直到1812年还在吃人。以及古越人神秘的二次葬(埋下去之后过几年又挖起来再葬一次)习俗。

我们很难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古滇人经历了什么。

他们从滇池,一路向南迁徙,穿越 中南 半岛,穿过 马六甲 海峡,最终停留在了多巴湖沿岸。

是不是这广袤的湖面和起伏的群山,让他们想起了故梦中的滇池?

多巴湖

滇池

省博中古滇国之后的文物,主要来自南诏国和 大理 国,大多与佛教有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开首说的那只鸡

以及这个阿嵯耶观音,这位名字很难念的观音在 大理 鼎鼎有名,可称得上是南诏 大理 时期最重要的神祇,而其背后的阿吒力教,我们会在后文细说。


滇池的落日

DAY2
我们在民宿没心没肺地睡了一觉,在客厅享受了一个懒散的午后,然后打算去滇池看夕阳。

原计划去捞鱼河湿地公园,到的时候已经关门了,于是我们意外去了 海晏 村。

没想到这地方还是个网红景点,但是网红景点你懂的。

我站在湖边看着夕阳落下的时候,心中所想唯有滇池沿岸的古滇国。

在汉人眼中,汉武帝开疆拓土、雄才伟略,不啻千古一帝。

但对滇池沿岸平静而富足的滇人而言,则是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世界上有过很多小而美的国家,但终究不过是大国博弈中的一叶扁舟,风平浪静时岁月静好,惊涛骤起处山河破碎。

所幸,我们生在赫赫中华。

鬼吹灯之琉璃万顷抚仙湖

DAY3

从太空俯视 昆明 ,可以看到两个大小相仿的湖泊。

一个是滇池,一个是如黑洞一般的抚仙湖。

黝黑的抚仙湖,深度达到了惊人的158米(滇池最深的地方才8米),而且仍在以每年6.3毫米的肉眼可见的速度继续变深。

深不见底的湖,总容易出妖精, 比如 尼斯 湖(298米), 比如 喀纳斯 湖(189米)。

而抚仙湖则远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水怪神秘得多。

因为,在抚仙湖底真的发现了一座古城,一座规模达到2.4平方公里,比故宫大三倍的古城;一座年代可能在两万年以前的古城;一座可能代表着 中国 文化起源的古城。

鬼吹灯都不敢这么写。

网络上很多关于抚仙湖的视频和文章,都是穿凿附会,放一堆其他水下古城的视频和照片。

比如 这些

这跟大家想象中的水底古城更像,鬼吹灯的既视感呼之欲出。

而实际上抚仙湖底发现的人工痕迹,在常人看来无趣得多, 比如 一些雕凿着简单耳朵轮廓的石头, 比如 简单的太阳纹,三角纹等等,连个字都没有。

但是,这些简单的符号对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来说,无异于一声惊雷。

因为,越早的文明,其表现手法越简单写实,越晚则越复杂抽象。

抚仙湖底发现的人工痕迹极为原始,痴迷于抚仙湖文化研究的黄懿陆先生,在《史前易学》一书中认为抚仙湖底古城的年代在距今五六千年前。

这意味着,这是一个从未见诸史册的宏大古城,这是个完全未知的远古文明。

我们对中华文明的溯源,对 中国 人种起源的探索,都可能因为抚仙湖底的古城而彻底改变。


赖到11:00出门。

中午抵达抚仙湖沿岸,先逛了一个小景点——仙湖湾。

景点并不知名,不为别的,就为近距离感受下抚仙湖。

第二站,是抚仙湖中唯一的岛屿——孤山岛。

岛很小,别致得像抚仙湖上的盆景。

上岛只能坐船,这个我们都知道。

但是万万没想到这船居然要我们自己踩过去!

售票员阿姨把票递给我的时候语重心长:踩不回来就给我们打电话,会叫快艇过去拉你。

旁边负责分船的大叔看我有点犹豫,赶紧忽悠我说,不远,就几百米。

我们看了看,感觉确实不太远,就嘻嘻哈哈上船了。

30分钟后 成功 靠岸,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我们完全想不到回头的路有多艰难。

岛上的建筑,年代并不久远,但是黛瓦飞檐点缀于山石之间,颇有些味道。

岛的南侧有一小片砾石滩,湖水清如琉璃,浅水位置的石头上长着一种只有水质极好的水体中才会出现的水藻。

由于没有带够水,我直接装了一瓶湖水喝,非常清甜。

当我们打算往回走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

由于过来并不如何费力,我们毫不犹豫地决定再原路踩回去。

离岸不久,碧绿的湖水一下子变成了吞噬一切的骇人深黑,冷风卷起湖水一浪浪地拍打着船身,我们如惊涛中的一片柳叶,死命往西岸踩,却不由自主往 西北 方向飘,到最后已经完全丧失了目的地。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靠岸,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

终于,在我们仨的腿完全麻木的时候,眼看就要靠岸了。

岸上一大叔拼命朝我们摆手,冲我们大喊大叫,我心想不是赶在7点之前回来了吗,吼什么。

凑近一些才知道,我们来错了码头!

由于风浪太大,风把我们吹到了北面的另一个码头,我们的码头在2公里开外。。。

双腿已废的我们只好给了50块钱让快艇把我们拖回去,早知如此一开始就该叫救援。

到售票处退押金的时候,我忍不住吐槽这非人的待遇。

售票员阿姨一脸坏笑说不知道为什么今天风浪这么大。

我问她干嘛不开发点快艇的选项,她说嘿别说快艇,水上飞机都有,这几年环保都撤了,仅剩的几条快艇都是救援用的。

我默默点头,这么说来,今天也算为环保事业做了点贡献。

从孤山岛下来,天色渐晚,抓紧时间往前走,从 澄江 县城绕去我们今晚的民宿。

今晚的民宿在抚仙湖沿岸的半山腰上,万科在这里开发了一个度假小镇,灯光下的商业街很有些异域风情。


记忆中的暑假和抚仙湖的夕阳

DAY4

第二天一早跨入阳台的时候,蔚蓝的抚仙湖携着微风扑面而来,我特么彻底醉了。

傍晚的时候,我们决定去看看抚仙湖的夕阳。


我们意外找到一条抚仙湖希尔顿酒店里面的沿湖栈道。



我们站在湖边,凉风拂面,霞光万丈,美得让我想起传说中的伊甸园。

有学者认为圣经中的伊甸园指的就是抚仙湖底的古城,我直呼鬼扯。

伊甸园都还不知道是否真实存在,居然还能有鼻子有眼地跟抚仙湖扯上关系。

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提法,变得有意思起来。

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文明是苏美尔文明,这就使得上帝为人类创造的第一个居所——伊甸园,指向了苏美尔文明所在的两河流域。

然而,苏美尔人并非两河流域的原住民,也就是说,存在更原始的“人类的第一个居所”,那个地方,才是真正的伊甸园。

《世界文明通论》记载,大约5万年前,有一批智人生活在今天的滇缅一带,在1.5万年前分三个方向迁往世界各地。据考古资料证明,苏美尔人是黄种人,他们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迁徙到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居住。

而在抚仙湖底的古城上发现的三角形符号,与两河流域发掘出的相同。

另外,《圣经.创世纪》记载“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与伊甸园相邻的地方,有四条河,其中一条“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那里有金子,而且那里的金子很好。”

而在 云南 正好有四条互不交汇的河流,其中一条因为出产大量沙金而在宋代改名为金沙江,这条河里的沙金不仅多,而且品质很好。

我们对于远古时代的了解,可能就像对宇宙的了解一样浅薄。

五六千年前规模宏大的石 头城 ,看似天马行空。

但是在发掘出数十万片的泥板之前,很多学者也根本不相信苏美尔文明的存在。

根据泥板的记载,距今五千多年的苏美尔人,已经在历法中准确的记录了太阳系的行星位置与颜色,其中还包括了在地球上根本无法被肉眼观察到的天王星和冥王星。

如果苏美尔人确实是从抚仙湖一带迁徙过去,那么抚仙湖远古文明又该是怎样的灿烂辉煌。

楚雄世界恐龙谷,等你两亿年

DAY5

与湖景民宿告别,向下一战出发。

我们从两千年前的古滇国,走过五千年前的抚仙湖水底古城。

现在,将要走向两亿年前的 楚雄 世界恐龙谷。

从 川西 到滇中有一片神奇的陆地,叫做康滇古陆。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从17亿年前到现在,不管地球上其他地方如何山崩地裂,物换星移,这里始终都没有被水完全淹没过。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生命产生于32亿年前,而我们前面讲过,真正的生命大爆发起始于5.42亿年前。

所以,在 云南 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可以找到自生命诞生以来几乎所有世代的动物化石。

整个恐龙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恐龙文化主题公园,一部分是恐龙遗址公园。




恐龙遗址公园里面也有多个点,而实际上唯一也是最值得看的,就是恐龙大遗址。

答应我,一定要叫讲解,讲得非常好。



可能很多人都像我一样,觉得所有恐龙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其实恐龙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时代,不同时代的恐龙就像我们和 元谋 人一样,互相并不认识。

而在 楚雄 境内,则可以同时找到整个中生代早中晚三纪的恐龙化石,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看过一个有意思的比方,如果把地球诞生到现在的时间压缩到24个小时,那么从智人出现到现在仅仅只有6秒,而恐龙则存在了1小时20分钟。

人类的历史,在恐龙的历史面前微不足道。

世界恐龙谷的恐龙大遗址,实际上是把 禄丰 县川街乡阿纳村的一处中侏罗纪晚期最大的恐龙坟场直接装进建筑物里,原址呈现化石出土的现场。

100多具恐龙化石摆在一起非常震撼。

负责化石讲解的老哥,是个化石迷,寂寞的化石迷。

平时看到小朋友进来,就给他们一些不成形地碎块玩去。

见有像我们这种识货的大人进来玩,开心得抓耳挠腮,一会一会从小房间里搬一些珍藏品出来给我们长眼。

一边讲解,一边兴奋地给我们指这指那“你看这纹理,毛细血管都保留下来了,多好看。”

我们也着实被这摆在眼前的真货色撩拨得六神无主。

花20块钱就能亲手抚摸两亿年前的历史,我做梦都没有想到。

恐龙爪化石

恐龙脊椎化石

恐龙肋骨化石

我问这老哥,恐龙化石不是很珍贵吗,怎么摆在这里给小孩玩。

他诺诺地说,都是一些碎块,然后指着桌上的一块跟我说,这是昨天刚从山上挖回来的。

我明白了,原因就是当地恐龙化石实在太多了。

这让我想起讲解员说的一个事,当地人经常在地里捡到恐龙脊柱化石,刚开始看到这么大块骨头,以为是龙骨,摆案上祭拜,后来越捡越多,又发现脊柱化石有个凹坑,就拿来点油灯了。

我偷偷问老哥,化石能卖吗,他嘿嘿两声说,化石怎么能卖。

还好,化石放在这位老哥手里,至少不会糟蹋。

从世界恐龙谷出来,时间尚早,临时决定取消留宿 楚雄 的计划,直奔 大理 。

大理,陌生的喜洲

DAY6

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去 大理 古城,一来都去过,二来古城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仿古商业街。

我们来 大理 的目的只有两处, 喜洲 和洱海。

7年前偶然进入尚未开发的 喜洲 古镇,那种静谧,那些略有些破败的白族民居,那片细雨中深绿色稻田背后的橘色的墙,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天擦黑的时候,我们到达了今晚的民宿,一个非常迷你的院落。

晚上小院里来了一只橘猫,轻车熟路的样子仿佛这就是它的家。

民宿布置得非常有味道,入户几竿翠竹



我们依然去逛了那些古宅,那片稻田




然而一晃7年, 喜洲 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

新铺的马路上,跑着花里胡哨的马车和喧闹的电瓶车。

那些古宅里面进驻了各式各样打着艺术招牌卖货的商家。

那片记忆中的稻田站满了花式打卡的游客。

喜洲 确实是白族民居保存最完好的古镇,但是那个声名在外的严家大院是个天坑。

我非常诧异这样一个私人景点居然可以圈起来大收门票。

而且马车夫和电瓶车夫们显然拿了好处,只要上车这大院是必会拉你去的。

若是古宅值得一看也就罢了。

可惜严家大院在战火和动乱中多有损毁,严家后人买回古宅后虽做了修缮,但修缮时财力大不如往昔,无论用料还是工艺,都不过三流水准,甚至有些滥竽充数、不伦不类。

参观完还要拉你喝四泡茶,听销售讲一堆养颜美容的废话。

根据《南诏 大理 国文化》一书记载, 喜洲 保留最完好、最值得一看的白族民居并非严家大院,而是杨品相宅(就是稻田背后橘色墙的那栋)。

从严家大院出来,化不爽为食欲,去菜市场买了两斤蓝莓。

这种在 厦门 按颗吃的水果,到这里便宜得可以当饭吃。

又睡了一觉之后,我们租了个电瓶车,到湖边田野里去撒欢。


整个洱 海西 侧的环湖道路都封闭了,只允许行人和自行车进入,那个朴实随性的洱海不见了,崭新的环湖柏油路、湖边小公园,已经和 大城 市随处可见的普通公园没什么区别。

我很想知道那些蜂拥进入 大理 的人在寻找什么,是宁静?是淳朴?抑或只是听说这里很美?

若是为了逃离都市的喧嚣,那些如雷贯耳的景点怕是去不得了。

云南文明的源头

DAY7

第二天一早,小橘猫又来串门了。

在这方寸之间的小院里,我们还能感受到慢时光的惬意。

今天,我们将绕洱海一周,然后在苍山别院的民宿中过一夜。

临走又去了那家私房菜。

老板娘见了我们一招手,来啦,坐,让我们倍感亲切。

跟白族人打交道非常愉快,一来不管是南诏还是 大理 都主动向汉文化靠拢,当地汉化程度很深;二来白族百姓的性格简直就是热情开朗、随性包容的代名词。

这从白族信奉的宗教就可以看出端倪。

在 大理 地区,除了 印度 密宗占据主流之外,还流传着一种悠久的本主崇拜。

本主,白族语的意思是“我的主人”,每个村都有一座本主庙。

神奇的是,本主并不固定,事实上 大理 各村寨的本主各不相同,反正就是爱信谁信谁。

有信观音 菩萨 的,有信诸葛亮的,甚至还有信吴三桂的!

最让我一脸懵逼的是,居然有个村寨的本主是 大树 疙瘩。

不是 大树 ,是大!树!疙!瘩!

把一个疙瘩作为自己的主人是什么心态?


我们沿着洱海先往北,再往东。

无意间看到了路边一座不起眼的两层小屋。

南诏建国后,为防御北方外族侵扰,在洱海北面建了龙首城,这个小小碉楼连同下面的一小截城墙,是龙首城仅存的遗址——龙首关。

龙首关与相连的600米城墙一直保留到了2009年,这片关城在1000多年前抵御住了忽必烈南征大军的铁蹄,却被 大理 市交通局的推土机拦腰截断,一条崭新的马路横穿而过。

面对文物部门下发的两次停工通知,时任 大理 市交通局赵勇超书记笑说:“文物部门不就是要钱嘛!要我们出考古发掘的费用。谈不拢就下达停工通知。现在我们已经把钱打给他们了,所以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

面对这样的说法,不知道碉楼附近千年前戍边将士的后裔们心中作何感想。

我们继续往北开,环洱海一带尽是肥沃的土地。

洱海和滇池是 云南 文化的两大摇篮,其中尤以洱海为 云南 文化的源头。

而这片肥沃的土地就是 云南 文化源头的根基。

早在38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已经在洱海沿岸的土地上过着耕种的定居生活。

路过一片鲜花环绕的小池塘。

我们在 海东 沿湖行驶的时候,天气转阴,遥望对面的苍山,好一个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边走边玩




今天主要的目的地是金梭岛,听说上面很安静。

当我们踏上码头的时候,那种扑面而来的冷清在阴天的冷风中愈显萧瑟。

由于疫情影响,我们一行四人可能是今天最大的一波游客。

用老婆的话说,出门旅行就是吃点垃圾食品,和买点没用的东西。

岛上最知名的景点是龙宫——一个天然溶洞。

但是这个小景点居然开口就是168的门票,我掉头就走(穷人的果决)。

于是我们就在冷冷清清的金梭岛上吹了一小时风回去了。



顺便劝大家一句,如果不是住岛上,这个岛不用特意上来,没啥好玩的。

从金梭岛下来已经傍晚,直奔今晚的民宿——苍山别院。

这是一栋两层的联排别墅,露台可以远眺洱海,一晚上只400多。


妙香佛国的残影

DAY8

杜牧一句流传千古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盛言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

而小小南诏国,在南诏王酋龙在位时期“建大寺八百,谓之蓝若,小寺三千,谓之迦蓝,遍于 云南 境中",令人乍舌。

直至元朝,《 大理 行记》中依然记载 大理 地区”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佛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

如此赫赫佛都,留存至今的佛教遗迹可谓寥寥。

真正算得上古迹的,可能只有几座佛塔了。

崇圣寺三座塔并非同一时期,中间最夺目的一座有个很美的名字——千寻,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也就是中原王朝的晚唐。

南诏国与唐王朝过从甚秘,事实上,南诏国,就是唐王朝制约吐蕃的产物。

松赞干布与唐交好,奠定了吐蕃强盛的基础,而自松赞干布和唐太宗先后去世之后,日益强大的吐蕃一方面摆脱了与唐朝的臣属关系,另一方面打起了唐朝领土的主意。

自唐高宗始,吐蕃就和唐朝打得不可开交。

这时候,南诏国的前身”蒙舍诏“(《南诏野史》:蛮夷称王曰“诏”)还只是洱海边的吃瓜小部落。

唐朝眼看吐蕃难啃,就玩起了今天 美国 干的事情——扶植对手的邻国。

又是出钱又是出力,帮蒙舍诏灭掉洱海周边的另外五个小部落,统一了洱海地区,并在公元738年,封蒙舍诏酋长皮罗阁为 云南 王。

但是这个”王“的分量,在唐王朝的心中显然不足。

南诏和唐朝的关系,与今天 日本 和 美国 的关系颇为相似。

阁罗凤继承皮罗阁成为南诏王后,虽贵为一国之君,却需要去拜谒姚州都督李宓(手握今滇西、川南、 黔西 兵权)。

这和二战后麦克阿瑟被称作 日本 的”太上皇“很有些异曲同工了。

更夸张的是,阁罗凤带着娇妻美妾途径 姚安 时, 云南 太守”张虔陀私之“(《新唐书》),这个”私“的意思我理解不是简单的调戏,而是把人家老婆给办了(如《战国策.燕策》: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

区区一个太守,就敢”私“国王的老婆,这国王是有多卑微。

不过,阁罗凤一个血性男儿,自然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于是他去跟唐王告张虔陀的状,但是一次两次都石沉大海。

一怒之下,阁罗凤发兵攻打 姚安 ,张虔陀饮鸩自杀。

这件事,埋下了南诏判唐的伏笔。

唐王得知南诏这个蚍蜉居然来撼自己这棵 大树 的时候,一面是不可思议,一面是怒不可遏,想也没想就派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兵八万征 云南 “。

另一边,阁罗凤情绪稳定后开始后怕,一再派出使者谢罪求和,鲜于仲通哪里肯听,”唯言屠戮“。

走投无路的阁罗凤,转头抱上吐蕃的毛腿,结果在南诏、吐蕃夹击之下,唐朝八万大军死了六万,鲜于仲通只身逃脱。

被自己的附属国打得大败而归,照理说是个死罪,但当时的唐玄宗早已沉溺酒色,无心问政,在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运作之下,鲜于仲通不仅没死,还当上了长安市市长。

另一方面,则紧锣密鼓地抓壮丁,酝酿再次讨伐南诏。

这次抓壮丁之惨烈,被杜甫同志看在眼里,写下了 大名 鼎鼎的《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754年,李宓领着勉强拼凑的七万大军攻打南诏,全军覆没,李宓投洱海殉国。

虽然打了胜仗,但阁罗凤的内心无比煎熬——他并不想与强大的唐朝为敌。

战后,阁罗凤命收集唐军尸骨,建万人冢,并立南诏 德化 碑,表明不得已而判唐,望以后再归属唐朝为臣的心迹。

碑文“嗟我无事,上苍可鉴。九重天子,难承咫尺之颜。万里忠臣,岂受奸邪之害。”,“叩首流血曰:‘我自古及今,为汉不侵不叛之臣。’”读之令人动容。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更像是一种政治韬略。

事实上,立碑的时间距阁罗凤叛唐已经有12年之久,而且,就在立碑的同时,南诏向外扩张侵占唐朝领土的势头并未减弱。

所以说,国家之间没有 友谊 ,只有利益;同样的,国家之间也没有忠诚,只有实力。

崇圣寺景区是个长条形,从入口往里走大概1.2公里

走到一半的位置,才是崇圣寺的山门

崇圣寺原有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后四样连同崇圣寺全部已毁。

现在的寺庙为2005年重建,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几与故宫相类。



作为南诏国的护国寺庙,崇圣寺一直沿用至 大理 。

大理 国君爱出家(21个国君出家了10个)的奇葩历史,早已因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而家喻户晓了。

但出家的原因,却并非一灯大师所说的“帝皇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出则车马,入则宫室,是以每到晚年,不免心生忏悔,回首一生功罪,总是造福之事少,作孽之务众,于是往往避位为僧。”即主动出家。

而基本上是被迫的,包括争权失败,被废为僧, 比如 段思良;政权不稳,被迫为僧, 比如 段正严(诸子内争外叛,禅位为僧);还有人心向背,被迫下台,段氏在 大理 国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傀儡,背后掌握实权的是高氏。

皇帝一个个往庙里蹿,民间佛教更是如火如荼, 大理 国时期白族老乡的名字是这么取的”姓+释号+名“,强行插入一个释号。

比如 高观音政,杨天王长,赵般若宗,李大日贤,这些名字可不是我编的,历史上真有其人。

崇圣寺依山而建,层层递进,越往后走视野越是开阔。

宗教是个非常有趣的东西,它是一些人眼中的精神皈依,和一些人眼中的一本万利,抑或是另一些人眼中统治国家的利器,柏拉图就认为国家要强盛必须笃信上帝,认为宗教是对抗人性弱点的强 大武 器——赋予社会道德约束以超自然的权威和制裁力量。

剑川一瞥和马铃声里的沙溪

DAY9

在前往石 宝山 的路上,我们顺道去了 剑川 。

这里几乎是 大理 的复刻,有山、有湖,有连绵的绿野。

最重要的是,这里几乎没有游客,一切都是原来静谧的样子。

我们在马路旁发现一条绿柳垂阴的小溪,开心地玩了很久


随后,我们兼程急进在下午4点多赶到石 宝山 ,结果还是因太晚被劝退,只能去最近的 沙溪 借宿一宿。

俯瞰 沙溪 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被横断山脉隔绝的小镇,即便到今天也只有可怜的三条县道与外界连通。

然而自唐代以来,因茶马互市的兴起,以及 沙溪 坝子得天独厚的盐井资源,和丰富的物产,让这里成了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当我们行走在寺登街的时候,我心中不断重复一个念想——这才是我想象中古镇的样子。

寺登街将到尽头有一片小广场——四方街,这里是寺登街的核心。

而魁阁带戏台则是这个核心的灵魂。

清康 熙圣谕,凡出了秀才以上的村,都可建魁阁以彰文功。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四方街魁阁,原本只是一座魁阁,民国大修时扩展了戏台。

据说,这是为了方便对面的佛和 菩萨 看戏。

眼前这个铺设于1904年的红砂石路面,经过百年光阴的摩挲,写满了故事。

四方街最早只是一片空地,南来北往的马帮,在 沙溪 歇脚、补给,并渐渐在四方街南面不远处形成一个交易市场。

明朝初年,兴教寺落成。

络绎不绝的信徒趁赶集顺道拜佛, 天长 日久,索性就把集市搬到了兴教寺门前的空地上,这就是四方街的雏形。

随着四方街集市的日益兴旺,渐渐地,围绕四方街建起了一圈房子,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进入四方街,最先看到的并不是戏台,而是一棵大槐树

其实,四方街上原有一对槐树,相依相伴,2004年的时候,其中一棵因根系枯朽,轰然倒地。

如今我们已经不能确知这颗老槐树的年龄,但它一定见证了 沙溪 随马帮的兴起而繁华,又因马帮的消亡而衰败。

随着交通的发展,马帮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个往昔茶马古道上喧嚣的驿站,又恢复了最初的宁静。

沙溪 作为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自然少不了马店,而其中的顶级马店,则属于欧阳家族。

这个家族并非出自本地,而是来自 江西 庐陵,但房子却是地道的白族建筑。

如果走的仔细,就会发现欧阳大院里有一处藏人的地道,这个地道里藏着 沙溪 不太平的历史。

今天的人们可能无法想想,当年的四方街因为富庶屡遭盗匪,四方街上的建筑建了烧烧了建。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寺登街的村民在南、北、东三面建了两层碉楼式的寨门,二层守更和防御,一层通行。

今天的南北寨门为2004年重修,即便如此,这个倾注了中瑞两国古建筑修复专家心血的重修寨门依然值得一看。

民国末年一场暴雨,年久失修的东寨门倒了,村公所急忙召集工匠重修,却因为资费不足,修到一半就草草完工,我们今天依然可以在东寨门上看到四个安放脚手架的砖洞。

但是这个半成品东寨门却成了三座寨门中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座。

出了东寨门走出不远,就可以看到玉津桥,桥面上沟沟坎坎的石条路面上,满是千百年马蹄踏出的岁月。

一座石宝山,半部南诏史

DAY10

石 宝山 是由多个核心景点组成的庞大景区,从景区往里还需要坐半小时的旅游巴士,下车后还有漫长的山道等你步行。

由于带着小孩,我们只选择了最值得一看的石钟寺石窟和宝相寺。

一座石 宝山 ,半部南诏史。说的正是南诏 大理 时期,历经三百余年,在石 宝山 野箐石崖之上的开凿的种种石窟。

穿过这道山门,步行半小时就可以看到石钟寺。

石钟寺得名于状似钟形的怪石

石钟寺石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有宗教雕像,还有三处南诏国王的雕像,分别是细奴逻全家福、阁罗凤议政图,和异牟寻坐朝图。

细奴逻、阁罗凤和和异牟寻是南诏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三位王。

细奴逻为南诏开国之君,阁罗凤统一了 云南 全境,异牟寻则缔造了巅峰时期的南诏国。

阁罗凤死后,儿子凤伽异先亡,孙子异牟寻即位。

我们在前面讲到,阁罗凤时期南诏受唐欺压归附吐蕃。

但是,作为夹缝中的小国,跟着吐蕃,并不比跟着大唐好受,事实上是难受得多。

但有战事,南诏都被吐蕃当枪使,出钱出力,冲锋陷阵。

起初唐朝遭遇安史之乱无暇南顾,南诏尚有利可图,吐蕃和南诏的矛盾被战争利益所掩盖。

公元763年,唐朝 平定 内乱,764年,正好是异牟寻即位第一年,本想跟着吐蕃再挖一波唐朝墙角,没想到一头撞在了墙上。

唐朝大败诏、蕃20万联军,南诏元气大伤。

此时南诏已经开始动了重新归附的心思,而唐朝经历安史之乱,也早已不是雄视海内的超级帝国,反而需要一个盟国牵制吐蕃。

这时候,一个教科书式的招安谋划登场了。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离间、劝谕、秀肌肉三管齐下。

先假装给南诏写了一封回信,说你打算背叛蕃归唐的诚意,我已经收到了。

又故意让这封信流到了吐蕃手里。

然后给南诏写了一封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最后,在西南边境开展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军事上压倒吐蕃,向南诏秀了一波肌肉,告诉南诏我的肩膀值得你倚靠。

一通操作下来,异牟寻赶紧同时派遣了三波使者,分别带着金子(示意归唐志坚)、丹砂(代表南诏的赤心)和中药材当归(你懂的),前往 成都 拜谒韦皋。

唐德宗也就顺水推舟,封异牟寻为 云南 王。

说起南诏国,顺便讲个有趣的习俗。

南诏历代王的名字跟成语接龙一样:

第一代王叫细奴逻,他的儿子叫逻盛,逻盛的儿子叫盛逻皮。

然后依次是皮罗阁、阁罗凤、凤伽异,异牟寻,寻阁劝,劝丰佑。

可把我给乐的。

到了劝丰佑手上,可能觉得这个取名太中二了,就把父子连名制给废止了,给自己儿子取名世隆。

结果到他孙子那又欢快地接龙起来了。

世隆——隆舜——舜化贞——南诏灭亡。


石钟寺石窟的最后一个窟最是令人费解——这里面供奉的是女性生殖器,白族语称阿㛍白。

男根崇拜很常见,阿㛍白崇拜则极为少见,这也反映了白族女性地位之高。

事实上,白族母性崇拜反映在各种细节之中, 比如 中原的塔几乎都是奇数层,大雁塔7层,雷峰塔5层,六和塔13层。

奇数属阳,代表了男权。

而 大理 则有大量偶数层的塔,包括崇圣寺千寻塔(16层)。

从石钟寺石窟出来,我们面临两个选择,直接返回,或者沿着山路再去对面的 狮子 关石窟。

我们选择了后者,但是小孩不堪疲累,半路竟然吐了,把我心疼得不行。

于是和老婆两人拼着半身不遂,把小孩硬生生抱回了停车场。

老婆体谅我猎奇,带着孩子先坐车返回售票处歇息,我和旺财继续前往宝相寺。

宝相寺山脚下有一处空地,零星排着几个卖零食饮料的小摊。

一个摊主见我们准备往上走,指了指地上,说木棍借你们赶猴子,不用钱,下山了还我就行。

我不禁有些忐忑,想起峨眉山猴子欺负人的传闻。

还好小孩不在,我和旺财两个大男人无论如何不可能吃亏的。

宝相寺山路虽陡,但离得并不远,转过几道山门,一片巨大的岩石凌空飘出,令人目眩。

有联云:飞岩万状俯层台,觑灵秀幽奇,谁云宇内无西竺;峭壁千寻攒叠阁,睹郁葱光怪,始信人间有洞天。

巨石的一侧,飞瀑倾泻而下,一只泼猴站在水帘之下冷冷地看着我。

巨大岩石的两侧都有台阶可上至半空中的一道长廊,廊上有造像殿宇。

兴教寺兴的是什么教?

DAY 11

我们决定把最后一天留给 沙溪 。

在客栈二层的小阳台嗑嗑瓜子,发发呆

撸一撸客栈里的猫

在小镇吃个地道的早餐

在 沙溪 的小巷里穿行



最后,我们来到了兴教寺

这个寺庙就是一段阿吒力教的兴亡史。

阿吒力教,是佛教密宗的一个分支,也是南诏 大理 时期最盛行的宗教。

大理 国时期,连政府官员都是从僧侣中选拔的。

但是阿吒力教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妥协的过程。

用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宗教干的事情就是贩卖天堂入场券,谁的入场券便宜谁就能赢得群众,就能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像小乘佛教这样,要求累世修行才能成佛的,无疑让普罗大众望而却步。

而佛教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打折促销史,法相宗入场券贵,于是信徒越来越少,华严宗和禅宗就便宜得多,华严宗宣扬进入佛国不必努力苦修,不必等到遥远的将来,只要在眼前改变一下对现实世界的看法,立刻就能成佛。禅宗,则以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广为人知。再如净土宗,修行法门就是念佛,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使劲儿念就能成佛。

虽说成佛八万四千法门,但是这法门的门槛确实是越来越低了。

阿吒力教到最后几乎成了一个非释非道,什么都往里塞的宗教,反正就是你喜欢谁,我就让他变成咱们阿吒力教的神。

所以,当大家在兴教寺这座佛教寺院里同时看到关公像、孔子牌位和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不必惊讶。

道光年间 剑川 州官也大 大方 方在大殿上写下“广兴三教”,也懒得区分什么儒释道了。

参观完兴教寺,我们的 云南 之行就基本画上了句号。

我们沿着 沙溪 蜿蜒曲折的县道一路向东,在盘山公路的顶点做最后的留念。


美食、美景、美人,是很多人一开始踏上旅程的原因。

但简单直白的刺激,已渐渐无法成为维系我再次踏上旅程的动力。

所以,我想每一段旅程都应该有些不同的思考和成长,这才是不绝的动力源泉。

再见 云南 ,期待下一段旅行!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文章来源:  网络 

上一篇:独行滇西北,看最美的风景! 下一篇:
24小时服务热线
0311-86031313
预订常见问题
企业介绍
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
其它问题
旅游资讯
微信扫一扫,更优惠!